特別提醒:因工作需要,可於展場內拍照。請大家參觀時,遵守展場秩序,請勿拍照。
西方神話剛走,故宮此檔推出的是皇家風尚展覽。與卡地亞典藏合作,展示東西方珠寶文化。
論及物質文化,這幾年一直是學術圈討論的重點之一。過去較為著重明代文人所營造的特有品評文化,這次也讓人一窺清代宮廷珠寶文化。
清廷的部分以三個面向呈現,分別陳述珠寶在正式朝服、生活用度以及遜帝溥儀婉容夫婦所用器物上。
在圖版說明上,這次我覺得進步許多,像是大拉翅的解說,以及一旁的照片,都達到解說的效果。
但是在展覽結構上,仍可看出東西方的主軸可說是完全平行,看不出交集的部分。
雖然雙方各有呈現一部分以「文化交流」為主題的展品,如溥儀的珠寶便受到西方影響;卡地亞典藏的展品中也有不少以亞洲作為靈感發想。
但交疊的部分仍是不夠,讓東方與西方兩條軸線並未結合。
由此次的展品,可看出東西方對於珠寶的審美品味不同。
現今市場上所見的切割方式,其主要目的便是為了讓珠寶熠熠生輝,發出璀璨光芒。但中國珠寶所重視的則是溫潤、圓滑、內斂的質感。
未經切割的紅寶石便像是小小的玻璃珠,無法發出耀眼光芒。但和不同寶石結合之下,卻能相互結合成為具設計感的飾品。
而卡地亞典藏的展件可看出重視的是「寶石」本身,每一道耀眼的光芒都像是宣告著「看我!看我!」
其中不少展件,我覺得即使用在現今的飾品上,仍是相當時髦的。
不知道為何這些東西總是無法成為文創產品呢?
常在古裝劇中看到的髮飾,其實是像髮網一樣罩上去的。
但是很重!
這個做成自動夾超好看的!
蝴蝶髮簪的正面。
從背後看,這些寶石只是用線輕輕箍住的,所以會掉。
在宮廷裡,后妃們遺落珠寶的首飾,都需要回報、繳回、修補。那個首飾補了什麼、掉了什麼,都是有帳可尋的。
碧璽梅花簪,這個也好美。傳說慈禧最愛的就是西瓜碧璽。
繡花精美的帽帶。
美麗的指甲套,如同我們現在上指甲油、作水晶指甲;清廷后妃們只需要換指甲套就可以有相同效果了。
卡地亞的部分,因為沒有聽到導覽,所以就是拍拍幾張覺得漂亮的。
劍形別針。作飾品我覺得也好看。
珍珠及鑽石的冠冕。
各色寶石做成的鸚鵡,做成小東西感覺別緻。
鑽石項鍊。
其實看完整場,卡地亞典藏的珠寶雖然閃亮,但看久了其實有點麻痺。
不過閃亮亮的東西,看了總是讓人心情大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