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天吾感覺到自己心中正產生像動機般的東西。」這是村上春樹《1Q84BOOK1中的一句。

這句話沒什麼問題,但勾起了一個回憶。關於我的高中老師國文老師。
這位老師其實只任教女中一個學期,長髮,白皙,身高不高,算是矮胖的體型。名字我當然還記得,是《桃花源記》中的某一句,她是因為我們的國文老師生病了才來代課的,就稱她為代課老師吧。

高二下那一個學期,我們的國文老師確認得了乳癌,休息了一個學期治療。任國文小老師的我,在新學期的一開始得知了這個消息,心情低落。小潘(班導)給我了代課老師的電話,請我和她連絡。
第一通電話的內容是什麼,我已經忘了。代課老師是個年輕的女生,台大畢業的。高二下學期,離二月的學測還有一段時間,班上同學仍是瘋瘋顛顛,各自有著各自的行程。模擬考尚未展開,大家對於台大也保持一種樂觀的心理。由台大畢業的老師自然引起大家的興趣,集中在老師身上,而非課程上。
這位老師很特別的是,她雙修了護理,感覺上和念理組的我們又親近了一點。板書很漂亮,是我對她的好印象。上課時聽她說她學生時代的趣事,比起課程來得熱切。代課老師原則上算是好相處的,但當她的小老師,我卻隱隱約約覺得她很愛比較。
這或許是代課老師會面對的問題,學生總是拿她和前一位老師比較。生病的國文老師教得不錯(至少我沒有發現大家成績有很誇張低的時候),大家也喜歡她,對代課老師而言,這樣或許就是一個很難超越的瓶頸。我不喜歡的是,她會向我問上一位老師怎麼教,然後又在課堂上挑明著說「有同學告訴我怎樣怎樣,但我不會這樣做。」
對一位護主心切的小老師(沒錯,是我)而言,她是在宣誓某種權力,以及刻意地挑釁。

這點,也反應在「天吾感覺到自己心中正產生像動機般的東西。」這句話上。當時小潘的慣用語助詞,就是「並」。「並沒有」、「並不是」,算是一個滿明顯地語氣詞,用來強調。但代課老師覺得這簡直是一個謬論,在課堂上言之鑿鑿,認為中文沒有這個用法。
或許她就是這樣,對於自己相信的,堅持到底。但看在學生的眼裡,只覺得老師似乎暗示著什麼。

後來,我忘記發生了什麼事情,讓我們班和她有了不愉快。她向小潘告狀,連我第一次打電話給她,「沒有報上姓名只說自己是國文小老師」這點,也大書特書,認為我們沒有認真地看待她是我們這學期的老師。
當時的大家好像都很生氣,週記裡唰唰唰地砍了老師很多刀,但這點我阼法確認,只能由小潘的feedback(當時老師會隔幾週寫下她的觀察,或是一些感想,發週記時一併給我們)中得知大家的不滿。當時的我是砍了很多刀,週記裡寫出了「老師若比學生還不成熟,何以為師」這樣措辭嚴厲的話。

過完了這個學期,她就離開了。原來的國文老師病情控制地不錯,便回來任教。後來我有沒有和她和解,我忘了。可能沒有吧。少女時代的我脾氣很硬,有著極傲的自尊及話說出口如潑出去的水般的信念。好像有同學和她交換email,但我想應該也沒有連絡了吧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茱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